欢迎访问安阳市肿瘤医院官网!

安阳市肿瘤医院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新闻中心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发布者:ayszlyyayqf 发布日期:2021-01-13 11:09:10 浏览次数:2370次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于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开阔视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求是》杂志评论员: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见行动

2021-02-15来源:《求是》2021/04作者:《求是》杂志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指南。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推动下,全党全国人民全力以赴、顽强奋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决定性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新发展理念日益转化为新发展阶段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创新实践,显示出了强大的思想威力。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更加坚定自觉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见行动,出成效,其重要性尤为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必须深刻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关键在于见行动。知行合一方为真知,要把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见行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改革发展具体工作中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不能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看小了、看低了、看窄了、看短了,而要将其作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之大者”来看待,将其作为践行“两个维护”首要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的重要方面来看待,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待。这样才能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行为坚决纠正、做法彻底摒弃。

见行动,首先要抓总,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决不能只顾一头,不顾其余。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抓好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见行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见行动,要保持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战略定力,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见行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积极有为地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必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见行动,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带好头、做榜样,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不能麻木不仁,不能逃避责任。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科学排兵布阵,层层压实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推动各级党组织、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尽忠职守、主动作为。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勇挑重担、勇担重责,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行动中奋力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和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1-03-01来源:人民日报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能否以正确决策和有力行动,制定反贫困目标、调动反贫困资源、取得反贫困实效,对很多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执政课题。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国际社会普遍表达钦佩,纷纷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强大的执政能力。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中国人民与贫困斗争”……国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之所以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展现出深厚的为民情怀。“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总书记5年多前讲的这段话,深深打动世界。国际观察人士曾多次引用这段话,进而分析出中国减贫事业成功推进的深层原因。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人民领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反映出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用整整36年的奋斗开凿出“生命渠”,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来自中国共产党员群体的脱贫攻坚故事传向世界,也感动世界。

中国共产党始终受到中国人民衷心拥护,引发国际社会持续广泛关注。近期,多个国际主流民调显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所享有的人民满意度和支持率超过了9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前刊文指出,中国宣布在全国消除极端贫困,这一里程碑就是一个有力的例子,显示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获得中国民众的拥护。国际观察人士从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非凡成绩中进一步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再次证明,执政党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拥有牢固的执政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带给世界的重要启示。

 

求是网评论员: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1-04-22来源:求是网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青年人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寄语,激励着广大青年砥砺奋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爱国爱民,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们的回信中指出:“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爱国爱民,就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就容易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只有真正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广大青年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锤炼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只有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青年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勇于创新,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近年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高铁、北斗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它们背后的一线研制团队中,青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当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是广大青年科学家要挑起的重担。青年人最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拥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正所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更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实学实干,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就要乘着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梦想成真!

 

望海楼: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2021-05-2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君平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这场疫情再次昭示我们,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面对传染病大流行,我们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

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仍在肆虐。面对疫情大考,中国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中国答卷”彰显的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展现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将中医药打造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中医药将成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

抗击疫情是一场总体战,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的“优等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推动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与西医药一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八版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批有效中医药治疗方案,疗效得到实践检验。中医药成为阻断社区疫情蔓延的“防火墙”,防止转症患者转重的“桥头堡”,降低重型、危重型患者死亡率的“利器”。

中国自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发生过300多次疫病流行。面对新发传染病,在与疫魔的较量中,中华民族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是中医药。中医药为何总能有“方”有“药”?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以清肺排毒汤为例,立足“排毒”而非“杀毒”,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抑制病毒在体内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统中医药亟须打开神秘的“黑匣子”,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讲清楚、说明白,建立起全球通用的“金标准”。当前,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求是网评论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1-05-31来源:求是网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2021年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提出殷切希望,并再次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一部科学史,也是一部书写科学家精神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立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深厚根基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改变长期跟踪、追赶的科研惯性,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宁要光荣的失败,也不要平庸的成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要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持久丰沛的创新源泉。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国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乘风破浪、开拓进取,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书写新的奋斗史诗。

央视快评: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品德

2021-06-11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者:央视评论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继福建考察阐述“学史明理”、广西调研阐发“学史增信”后,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青海行专门就“学史崇德”作了深刻论述,清晰阐明了“学史崇德”三个方面的重要内涵。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四史”课,让我们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深厚的精神滋养,必将引领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崇高品德、激发实干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世纪回望,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追求永不停歇;石油铁人王进喜、人民公仆焦裕禄、时代楷模钟南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改变“一穷二白”、研制“两弹一星”、铸造大国重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接续相传。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绝非私事、小事,而是事关党的形象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大事、要事。面对百年变局的波诡云谲,应对发展新局的风险挑战,全党全社会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见贤思齐,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品德。广大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崇尚对党忠诚,牢记入党誓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守公德,崇尚造福人民,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要严私德,崇尚严于律己,保持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俭修身、以俭兴业,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政治自觉学习党史,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理念,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更大的业绩。

 

和音: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②

2021-07-13来源:人民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坚持生命至上、促进团结抗疫是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应有之义。日前,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就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问题与人权高专互动对话时,代表63个国家作共同发言,呼吁促进全球新冠疫苗公平分配,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生产量,拯救生命,尽快战胜疫情。中方主张道出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充分彰显捍卫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大国担当。

生命健康权是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权造成严重威胁,如何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考验各国保障人权的理念和实践的成色。一年多来,全球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只有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命健康权保障理念,尽最大努力将感染率和病亡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平等无差别救治患者、拯救生命。从在武汉这座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按下“暂停键”,火速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支援行动,到慎终如始、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位患者,再到如今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3.8亿剂次,中国抗疫行动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如果我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希望在中国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的话,是对中国全力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充分肯定。

疫情防控,人类同处一个战场。为守护人类共同的健康安全,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携手各方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截至今年4月,中国已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1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截至6月中旬,中国为全球供应2900多亿只口罩、35亿多件防护服、45亿多份检测试剂盒;目前,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提供5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中国提供的医疗设备、疫苗和专业技术,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被誉为“性命攸关时刻的雪中送炭”。

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全力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不断提升生命健康权保障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出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2019年,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日前,中国获得世卫组织颁发的国家消除疟疾认证,成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世卫组织表示,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是经过几十年有针对性的持续行动才取得的,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人类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仍在继续,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都应得到悉心守护。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并肩,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七

2021-08-1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但是,中国人民的这个愿望却受到了粗暴挑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70多年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坚持原则、敢于斗争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④

2021-09-13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的“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寸步不让的王书茂,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王占山,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这些“七一勋章”获得者,以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书写下许党报国的人生,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强调“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正是因为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我们党才能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才能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闯关夺隘,击退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才能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才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坚持原则,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任何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坚持原则,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好人主义。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年轻干部不能做爱惜羽毛的绅士、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要讲原则,始终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

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就要求年轻干部,既要深刻认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性,也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从思想上克服不愿斗争的软骨病、不敢斗争的恐惧症,更要在实践中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面对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坎,我们必须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涵养“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意志,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本领,年轻干部定能在伟大斗争中不断成长,在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和音: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021-10-11来源:人民日报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的世界意义,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和决心。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得出的重要经验。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中国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中国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座右铭等,体现出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日益受到世界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奈杰尔·托平表示,“生态文明”理念是一份如诗般美丽、独特的中国礼物。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是重要的贡献者。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一长串绿色发展“成绩单”,见证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奋进步伐。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中国关心的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福祉,更是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是坚决的行动派。“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主席重申一年前提出的“双碳”目标,彰显出中国坚持生态优先、咬定绿色发展不动摇的决心。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正式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今年以来,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绿色发展承诺,给世界以重要激励与启迪。塞尔维亚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表示,中国在协调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的经验非常重要。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是坚定的引领者。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启动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再到强调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中国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认为,一个强有力的、中国深度参与其中的多边体系,是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的关键。不久前,中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方的决定“为实现更宏伟的气候目标打开了大门”,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力,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格局与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梦想。中国将继续携手各国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汇聚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不断书写法治中国新篇章

2021-11-1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周叶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无论是党的领导、政府施政,还是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只有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有序运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领会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才能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我们只有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才能不断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动力、激发活力。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也是每名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让依法工作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就需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才能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护航中国发展乘风破浪。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此,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筑法治之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积法治之势,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书写法治中国新篇章。

(作者为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2021-12-06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奥运健儿身上看到了积极努力、健康快乐的活力,这就是中国青年最好的样子”“奥运健儿的这种精神和状态,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之一,内地奥运健儿访港近日引发热烈反响。访港期间,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开展表演、汇演、报告会、媒体见面会等多项活动,与香港各界进行广泛交流,并深入社区、校园与香港青少年互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英姿、在赛场外的风范,激发了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为香港社会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在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克服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赛场上创造了新的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8金32银18铜的优异成绩,中国香港代表团以1金2银3铜创造了奥运参赛历史最佳战绩。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生动展现了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的奋斗志向,激发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举办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增进内地与香港间包括体育在内的人文交流,与香港同胞分享喜悦,共享伟大祖国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在每届奥运会结束后都会安排奥运健儿访港,香港市民可以领略他们的风采,更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华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男子百米跑出9秒83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坚信“自己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和别人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世界乒乓球史上获奥运等大赛冠军最多的马龙,笃定“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奥运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每天扔出的重量可以用吨计……参加此次访港活动的内地奥运健儿,受到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奥运健儿所表现出的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激励广大香港同胞拼搏进取、勇敢追梦,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香港与内地心手相牵、血脉相连,祖国的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的机遇所在。过去一年多来,随着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法律的落地执行,“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坚决落实,香港展现出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新气象、新希望。面向未来,发挥“一国两制”这个最大优势,用好国家改革开放这个最大舞台,抓住“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新的重大机遇,香港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香港同胞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继续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顺时而为,乘势而上,必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上一篇: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下一篇:新华国际时评:世界期待中国故事谱写新篇
在线
留言
科室
电话
医院内
OA系统
医院外
OA系统
招聘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