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世界期待中国故事谱写新篇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岁月不居,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亲切有力的话语温暖人们心灵,鼓舞奋进力量,让世界感受到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世界聆听中国声音,瞩目中国发展,期待中国故事谱写新篇。
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注定意义非凡。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中国航天员怀着人类共同的梦想遨游太空,中国运动健儿奋勇争先诠释团结拼搏,中国医护人员跨越山海助力全球抗疫……无数平凡英雄用拼搏奋斗书写中国故事,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积聚起磅礴的力量。
中国的发展故事,为世界注入动力。“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走过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必将创造更多发展奇迹,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相信中国将为人类走向一个更加稳定、和平与繁荣的未来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的人民故事,为世界带来启迪。“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人民”二字重于千钧。一年来,循着中国领导人的考察调研足迹,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暖心图卷铺展开来,人们更加读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深刻意涵。吃饱、穿暖、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是千家万户的事,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头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教授阿扎马特·谢伊托夫说,这句话饱含习近平主席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中国的团结故事,为世界送去温暖。2021年,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贡献获得世界赞赏。从非洲到拉美,从亚洲到中东,中国疫苗帮助发展中国家筑牢防疫屏障,为人类抗疫贡献中国力量。“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新年问候,也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同行的真情实意。再过一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将开幕。这场全球期待的体育盛会,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说,相信北京冬奥会将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信心和勇气。
还有中国的生态故事、奋进故事、合作故事……每个故事都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日渐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这豪迈的话语,既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携手同行的诚挚邀请,也表达中国与世界共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前路很长,中国故事,更加精彩,值得期待。(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
2022-02-17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马祖云
“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习近平曾深情寄语运动员:“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今天,新时代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赛场上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们切磋技艺、超越自我,展现出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和开放自信、团结包容的精神风貌。冬奥赛场深刻启示我们,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每一次拼搏,都意味着不轻言放弃,都是在为成就梦想蓄积力量。
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举世瞩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奋勇争先的搏击。事业有成者的经历表明,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耕耘、不懈奋斗。
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炼。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破解科技难题、取得重大成果;景海鹏勇于自我加压,战胜生理心理的极限考验,书写“三度飞天”的传奇;苏炳添无惧伤痛,焕发精神与斗志,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飞”入决赛。正如歌曲《超越》所唱: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
拼搏,彰显坚韧不拔的意志。世界上哪有一蹴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受磨砺才能收获良机。努力奋斗者,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这种力量源自信念,离不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贵在恒久,离不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难在坚持,离不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再到黄大发率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令人感佩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同时昭示我们:事业的成功,总是孕育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央视快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2022-03-02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者:央视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谆谆教导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必将激励广大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工作。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年轻干部要接过并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既择高处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又向远处行,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慎终如始,补足精神之钙,坚持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沧海横流,更加需要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把舵领航。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既练好内功,守住内心,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又做好外防,层层、处处设防,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在顺境中戒骄戒躁,在逆境中屹立不倒。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广大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挑重担子、啃硬骨头,要搞清楚“为了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要弄明白“怎么干”,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要有斗争精神,尤其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思想准备,以枕戈待旦的精神状态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着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连续六次出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2022-04-08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仲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求“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多为群众谋福祉,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新征程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就要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靠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爱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党员、干部心中要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邓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看到工人还住在“干打垒”房里,于是提出“大庆贡献大,房子要盖得好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对于长期居家隔离的市民群众,感同身受,细心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先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真正的业绩。
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有时候因为系统观念不足,导致想问题、做决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反过来会影响民生福祉。党员、干部要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用各种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做不留历史遗憾的事情。
糕点包装纸、玻璃汽水瓶、铁皮饼干盒、搪瓷缸、缝纫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指着一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笑着说:“这些东西现在都算文物了吧?”时代飞速向前,生活日新月异,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老物件”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为民造福的不变初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一定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事业推向前进。
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始终
2022-05-07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要务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充分肯定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鲜明指出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做好抗疫工作,共同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放弃救治每一个感染者,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护佑,每一个人的尊严都得到悉心呵护。尽管为此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但两年多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我们不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实践证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一个个新突破,也见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力量。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伟力。我们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向科学要答案,向精准要效果,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022-06-06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者:央视评论员
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党全国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高度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总结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启示,为继续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活动和开展其他形式宣传活动,展现生态发展成效、推广有益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自2017年开始,我国连续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蹄疾步稳,成效显著。蓝天白云越来越多、黑臭水体明显减少、耕地保护成效显著……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变化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绿水青山带给老百姓的感受是真实的、具体的、幸福的。
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从国内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从国际看,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充满变数,仍需多方协调、相互协作。对此,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现更高质量、更长久的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辩证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实践中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你我共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牢记使命 同心同德永向前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2022-07-01来源:经济日报
航天事业再上新台阶、科技自立自强迈向高水平,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党的二十大筹备工作顺利推进……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勇毅前行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党的101岁华诞。
这是收获的时刻。继隆重庆祝成立100周年后,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一年来,在学习党史、叩问初心中坚定信念,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重温入党誓词、过好“政治生日”中强化宗旨,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用心用情用力,把理想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绩……永葆赤子之心的人民政党,奋进于壮阔征程。
这是进发的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非凡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百余年前的时代之问,早已有了最响亮的回答。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在生死考验中百炼成钢、在苦难辉煌中传承信仰、在迎战风浪中续写奇迹。今天的中国,时代风景气象万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回头望,气壮山河,穿越的是奔腾激荡的壮阔风云。向前看,任重道远,锚定的是走过一山又一山的奋勇登攀。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会充满艰难险阻。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抹黑围堵中国发展的势力不断滋扰。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殊为不易;以14亿多人口规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为不易。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党的领导就会加强,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的领导就会弱化,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是百余年党史给予今天的启示。以历史观照当下,从当下走向未来。以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推进民族复兴,最根本的就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向前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由”,意味着没有第二个选择的路径,也彰显着坚定不移的方向。沿着必由之路夺取更大的胜利,考验着9671万多名党员的精神风貌与本领能力。
党员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党的形象和状态。时刻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斗志,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能在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面前无所畏惧,才能让全党始终保持持久的向心力,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党员干部的本领能力,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才能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是一个为历史所铭记的日子,也是一个创造了伟大历史的日子。只要我们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一定能够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同心协力,使命必达!
实干创新担当 托举强国梦想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
2022-08-02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科学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托举强国梦想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一以贯之的追求和信念,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为历史增添新的内容。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实现国家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启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拓,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与之相伴,从新中国成立后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表,到改革开放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向;从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谋划、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为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路线图。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根据事业发展和人民意愿,把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的阶段性结合起来,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伟业,积小步为大步,以累进求突破。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尤需继续弘扬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实践已深刻昭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只有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才能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勇毅担当中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强起来的中国,必将影响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格局,必然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布局战略谋划,观大势、看全局、抓大事,对潜在风险作出科学预判,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葆有战略定力,又讲求策略方法,善于积极应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勇做开拓者、勇做改革者、勇做实干家,把个体价值写在民族复兴的征程里,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中!
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
2022-09-02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马祖云
近日读一篇散文,有一段描写耐人寻味。在幼儿园绿地旁,稚嫩的孩子指着两株茂盛程度有别的桃树,感到疑惑:“为什么两棵树长得不一样呢?”老师略作思考,以“它们的根须长得不同”进行解答,继而阐释了“树靠根长,根深叶茂”的植物知识。看似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育人哲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培养与孩子成长之间,何尝不是根与叶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今天的人们更加认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
始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助力祖国的花朵向阳生长、绚丽绽放。
传播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
2022-10-1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夏建平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展现出淳朴善良的人格、明德至善的追求。以李培生、胡晓春为代表的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教育人、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以丰润的道德滋养人,必能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与人为善”“上善若水”……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历来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对加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等各项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就。亿万中华儿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崇德向善、砥砺品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正道,加强法治护航、制度托举。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等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的基础性意义。党员干部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广大学子把崇德修身作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事,每个家庭突出强化家风家教建设,各行各业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社会将更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神州大地上,崇德向善的模范精神、榜样力量,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凝聚起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必将巍然耸立,也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强推动力。
求是网评论员: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2-11-10来源:求是网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艰辛探索、不懈奋斗,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程序机制,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人民既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权利,又充分享有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既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又参与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既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征询,又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既通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渠道表达意愿,又通过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渠道表达诉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方面,已经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已经构成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够确保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顺利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政权体系顺利转化为实现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能够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使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具有极大耦合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新华社评论员:做事要与人民同心
2022-12-15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正进入新阶段。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做事要与人民同心”的重要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做事要与人民同心,首先就应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有好的作风才能做好工作,才能暖人心、得人心。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要坚决纠正简单化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作风,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做事要与人民同心,关键是践行群众路线、突出问题导向,深入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些医院发热门诊排起长队,“看病难”问题凸显,就要着力优化流程、扩容医疗资源、增加诊室和医务力量,分流大医院患者就诊压力,同时发挥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院作用,尽可能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一些地方防疫药品出现临时的供不应求现象,就要强化整体调度、精细化投放,发挥线上线下市场作用,保障终端配送效率,下大力气加快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深入实际把脉突出问题,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与人民同心,考验着责任心,也考验着执行力。民生物资的稳定供应、老年人疫苗接种、脆弱群体的保护、涉疫安全保障和学校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使疫情防控工作更有精度和温度。同时,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和宣传阐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更好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同心才能同力,同心必定胜利。面对世纪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与人民同心、为人民造福,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克服艰难险阻,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